从乡镇糠醛厂到行业标杆:一部材料创新的奋斗史
在参观交流中,负责人以时间为轴,复盘了圣泉集团从“濒临倒闭的乡镇企业”到“全球生物制造和化学新材料领军者”的蜕变之路。1979年,圣泉的前身—刁镇糠醛厂在章丘刁镇成立,1985年唐一林董事长接管后,开启了以技术创新驱动发展的征程。

1987 年上马呋喃树脂项目,1991年自主研发的无苯冷硬呋喃铸造树脂获国家“七五”星火计划成果博览会金奖,填补国内空白;1992 年进军酚醛树脂产业并成立研究所,为后续新材料研发奠定基础。2003年成为全球最大呋喃树脂生产基地之一,2005年酚醛树脂产销量跃居国内领先,2011 年酚醛空心微球成功应用于“神八”飞船返回舱,标志着其技术跻身航天级水平。
2021年8月10日,圣泉集团在沪市主板上市(股票代码:605589),同年年产23万吨酚醛树脂项目投产,使其酚醛生产规模登顶全球。如今,集团已建成7000余亩生产基地,拥有4000余名员工、500人科研团队及16个专业研究所,每年研发投入超4亿元,累计获得1200 余项专利,主导或参与100余项标准制定,成为“复兴号”高铁减重防火材料、第四代核电站核燃料包覆材料等关键领域的核心供应商。
车间直击:轨道交通复合材料的“智造”现场
随后,协会一行深入圣泉集团智能化生产车间,重点观摩轨道交通车辆相关制品的全流程生产。在山东圣泉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专属生产线(该公司由圣泉集团与济南轨道交通集团合资成立,专注复合新材料研发应用),自动化设备正有序运转,从原材料预处理到成品检测的全流程实现智能管控。
负责人介绍,车间主打产品涵盖轨道交通车辆地板、风道、座椅、裙板等内饰及设备件,均采用自主研发的酚醛树脂基复合材料,具备轻质、阻燃、低烟毒等核心优势,已广泛应用于国内多条地铁及高铁线路。在合成轨枕生产区,工作人员展示了通过“树脂改性+精密成型”技术制造的复合材料轨枕—相较于传统木质或钢混轨枕,目前已批量应用于铁路道岔、地铁等场景。
共话未来:以材料创新赋能产业升级
调研座谈中,协会一行对圣泉集团“科研 + 产业”双轮驱动模式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其在秸秆资源化利用、高性能树脂研发、轨道交通材料产业化等领域的实践,为复合材料行业绿色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双方围绕“行业标准完善”“技术成果转化”“低碳材料研发” 等议题交换意见,达成多项合作共识。
圣泉集团负责人表示,作为中国复合材料工业协会的重要成员,未来将持续深化与协会的联动,在生物基复合材料、低成本高性能增强材料等方向攻坚突破,助力行业破解“高端材料卡脖子”“废弃物循环利用”等难题。协会则提出,将充分发挥平台优势,推广圣泉的创新经验与技术成果,推动复合材料在轨道交通、新能源等领域的规模化应用。

此次调研不仅加深了协会对行业龙头企业发展现状的了解,更为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搭建了桥梁。未来,中国复合材料工业协会将继续组织调研交流活动,汇聚行业智慧,共促复合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
上一篇:【服务万里行】中国复合材料工业协会走进五三所及山东北方现代化学工业有限公司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