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微信登录

会员风采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风采 > 会员风采

【会员风采】中复神鹰总经理登央视,揭秘被卡脖子多年的“神奇材料”,如何让“碳星快轨”开启轨交新纪元

3D打印、航空航天与消防安全领域的革新突破
在产品与应用类别中,榜首殊荣由Zeisberg Carbon的3D模板系统摘得。该专利技术采用回收材料制成的纤维增强热塑性塑料,通过德国最大规格3D打印机(最大成型尺寸6×2×3米)制造模具,实现了自动化生产、废料削减与建筑自由度的完美融合。此举将工业4.0理念引入建筑领域,为可持续美学基础设施开辟了新路径。

亚军得主Invent公司与Nord-Micro公司、KOHPA公司合作研发的碳纤维加热系统,可直接集成于飞机客舱复合材料通风管道。该系统利用碳纤维导电性生热,取代传统金属加热器和引气系统,在提升空气质量的同时有效降低重量、油耗及排放。经过3300小时测试并通过DO-160认证,标志着轻量化电气系统在航空领域日趋成熟。
季军项目3D|CORE公司的专利密封泡沫 FR Sealing™采用闭孔聚合物-矿物混合材料,可通过喷涂或辊涂施工,集保温、防火、轻量化于一体,摒弃传统手工铺设玻璃纤维与阻燃树脂层。该产品已通过IMO FTP 2010和EN 45545-2 HL3认证,为轨道交通与船舶工业的夹层结构提供了高性价比解决方案。


化学回收、纤维铺放与闭环循环
在工艺与方法类别中,SECARA凭借化学解聚增强工程聚合物(聚酰胺、聚碳酸酯、PBT)为高纯度单体的技术折桂。再生单体可重新投入现有工业价值链,助力碳减排达70%。该项目获德国联邦经济事务部和欧洲社会基金支持,为复杂复合材料价值重塑树立里程碑。


莱布尼茨聚合物研究所Leibniz-Institut für Polymerforschung Dresden (IPF) 与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学生方程式团队采用定制纤维铺放技术制造的碳纤维悬挂臂斩获亚军。该工艺使纤维沿受力路径定向排布,在实现183克超轻重量的同时(较钛合金部件减重约40%),保持承受5千牛载荷的卓越性能。
Amiblu Germany公司凭借玻璃钢管道生产过程中研磨粉尘的闭环回收工艺跻身三甲。每年产生的220吨粉尘中超过90%可回用于制造环节,节约约4%碳酸钙用量,显著减少工业废弃物。
可拆解、可回收与高性能复合材料
在研究与科学类别中,头奖由Edag Engineering公司领衔,与Invent公司、 弗劳恩霍夫机床成型技术研究所Fraunhofer IWU和检测认证服务公司Applus+ Rescoll合作的欧洲Recreate项目夺得,其研发的模块化可拆解复合结构基于热敏粘接技术,可实现组件无损分离,为材料再利用和单一材质回收创造条件。这项面向循环性的设计理念为复合材料经济构建了切实可行的范本。

弗劳恩霍夫生产技术研究所Fraunhofer IPT的Tape-REx回收工艺荣获亚军。该技术能无损解构报废复合材料的单向热塑性带材,保持纤维长度、取向及基体完整性,使回收料仍适用于自动铺带/纤维铺放或热压成型工艺。


不来梅纤维研究所Faserinstitut Bremen (FIBRE) 与萨克森纺织研究院 Sächsisches Textilforschungsinstitut (STFI) 开发的回收碳纤维混合有机板材一体化热成型技术获得季军。这种连续化工艺将压制与组装整合为单步操作,可生产符合航空标准的密闭变厚度结构,实现资源效率与生产速率的双重优化。

 

来源:CCEXPO

11月2日,央视《中华考工记》新材料篇重磅开播!直径仅数微米(头发丝1/10)的碳纤维惊艳亮相,这根承载2500年“考工之道”精神的“神奇细丝”,尽显中国智造底气。中复神鹰作为碳纤维行业代表,以传统智慧与现代创新的跨时空对话,亮出国产碳纤维的硬核实力!



技术硬核·从极限挑战到产品量产

碳纤维已实现从“高冷”到“亲民”的跨越,依托自主规模化生产技术突破,既是航空航天、大飞机等大国重器的“筋骨”,也是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等民用领域的轻量化核心支撑,全方位赋能高端制造升级。节目中的“性能秀”挑战格外吸睛,“量产主力”T700级碳纤维经1200℃喷枪灼烧仍安然无恙,T1100级碳纤维成功拉动比C919国产大飞机还重的46吨配重物,令人叹为观止。

【会员风采】中复神鹰总经理登央视,揭秘被卡脖子多年的“神奇材料”,如何让“碳星快轨”开启轨交新纪元
【会员风采】中复神鹰总经理登央视,揭秘被卡脖子多年的“神奇材料”,如何让“碳星快轨”开启轨交新纪元

这款T1100由公司超高强纤维砺剑先锋团队研发,2024年实现工程化量产,单线年产能破百吨,既填补国内高端产能空白,更在强度、模量、工艺稳定性上超国内同类产品,标志我国高性能碳纤维从“跟跑”迈向“领跑”!

【会员风采】中复神鹰总经理登央视,揭秘被卡脖子多年的“神奇材料”,如何让“碳星快轨”开启轨交新纪元

技术突破背后是团队的硬核支撑,公司“中国强度”青年团队攻克高原高海拔生产难题,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奖团队和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协同发力,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与中国青年科技奖得主领衔攻关。400余项国内外专利筑起技术护城河,将曾被国外垄断的核心技术转化为自主可控的“中国方案”。

产能托底·西宁基地藏着“生产密码”

技术落地,产能为王!西宁基地作为全球海拔最高的碳纤维生产基地,年产能达2.5万吨,稳居国内产能前列,关键设备国产化率超95%。绿色理念贯穿生产全流程,通过高海拔技术创新降能耗、提利用率,真正实现“智造高效”与“绿色低碳”双赢。

【会员风采】中复神鹰总经理登央视,揭秘被卡脖子多年的“神奇材料”,如何让“碳星快轨”开启轨交新纪元


应用破圈·从“超级工程”到“寻常百姓家”

在“国之重器”领域,碳纤维是当之无愧的“中坚力量”,147米全球最长风电叶片的稳固支撑、常泰长江大桥轻量化构件的安全承载,每一处关键应用都彰显着“中国强度”的硬核底气。

【会员风采】中复神鹰总经理登央视,揭秘被卡脖子多年的“神奇材料”,如何让“碳星快轨”开启轨交新纪元

而这根“神奇细丝”不止服务“高精尖”,更融入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体育休闲场景中,轻量化碳纤维自行车轻快省力,高端羽拍、网球拍弹性十足,滑雪板、登山杖轻便抗造;日常出行与运动中,碳板鞋兼顾缓震与支撑,新能源汽车部件实现“轻量化+高性能”,真正让硬核材料“飞入寻常百姓家”。

【会员风采】中复神鹰总经理登央视,揭秘被卡脖子多年的“神奇材料”,如何让“碳星快轨”开启轨交新纪元

从超级工程的“关键担当”到民生领域的“日常伙伴”,碳纤维形成“重大工程—尖端科技—体育休闲”的全场景覆盖,让“中国强度”延伸至各领域。

【会员风采】中复神鹰总经理登央视,揭秘被卡脖子多年的“神奇材料”,如何让“碳星快轨”开启轨交新纪元

承古开新,续写碳纤维传奇

作为碳纤维行业首家科创板上市公司,中复神鹰从《考工记》“轮人望其辐,欲其直也”的极致追求,到如今每根纤维的精准把控;从“物勒工名”的质量坚守,到全链条质控体系的搭建,以“守匠心、创新知”诠释现代工业精神。

未来,中复神鹰将继续循着“绿色化、高端化、国际化、规模化”方向,让国产碳纤维持续赋能更多领域。

来源丨中复神鹰


上一篇:【会员风采】四川玄石聚能新材料技术研究院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

相关内容

文章评论

表情

共 0 条评论,查看全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